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访谈 | 徐红罡:告别焦虑,把科研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地小联 全国地研联 2021-09-19



告别焦虑,把科研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徐红罡采访录 

   采访:谢书悦、马益鹏

   供稿: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徐红罡,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主要研究系统动力学、旅游地理、流动性。任国际地理联合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代表、中国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珠海特聘学者等学术职务。现为《Tourism Geographies》副主编,担任《Tourism Management》、《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等众多国际知名期刊的编委工作。曾获2005年“科学杯”第八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2016年美国地理学会旅游、休闲、运动专业委员会颁发的Roy Wolfe Award (突出贡献奖),2018年中国旅游协会颁发的“新时代旅游行业女性榜样”奖项。曾主持两项国家基金、一项广东省自科基金,参加七项国家基金委及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主持和参与七项国家旅游局项目、五项省级项目。至今共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SCI论文70余篇。“所有人依据本性都渴望认识”,这是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的名言。对习以为常的经验感到惊奇,对认知世界有冲动和向往,是科研道路的起点。然而,在知识求索的路上,不少青年科研人时常感到迷茫和焦虑。借《地理学求索》提供的契机,我们诚邀徐红罡教授做一次“学会发现问题,走好科研道路”的访谈,针对研究生群体的关切发问,徐老师将她的心声娓娓道来,帮助他们走好科研道路。

做好走上科研道路的心理准备

兴趣是走上科研道路的基石。科研的本质是从探索经验世界中抽象出理论。徐老师表示,走好科研道路的首要是内心充满探索世界的兴趣。以“如何定义旅游者”为例,世界旅游组织给的标准之一是“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少于365天”,有位游客游玩了367天,那还算游客吗?多了两天就构成游客向居民的转变吗?因此,将经验抽象成理论的过程面临着实践的考验和不同理论间的竞争,需要我们不断去超越,逼近真理。享受探索世界、思考问题的过程,是走上科研道路必备的品质。从容面对科研道路上的不易。超越过去注定艰辛,要明白面对千万先贤积累的知识,能够理解他们的思考已属不易,更何况是超越?进一步把丰富的现实世界进抽象成能被传播的新知,是非常困难的。而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知识是相对简单的,因为他人搭好的框架已能较充分地满足现实需求了。然而,事实上很多研究生没有正确理解科研的意义和难处,也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放平心态,不必急于求成。人和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有人可能很快领悟,提早毕业,有人可能进度慢些,多读几年,这不是问题。何况大家的选题不同,工作量和难度都存在差异。所以,不用过于焦虑、希望马上看出成效,焦虑不仅不能推动工作进度,还会影响自身情绪。不妨纯粹一些,沉浸在文献之中,与作者对话,慢慢理解作者的思考方式,逐渐在思想和认识上提升自己,享受学有所获的快乐。

将科研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徐老师的生活节奏很紧凑,担任院长的同时,教育教学也不落下,不仅每学年都承担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工作,而且每周都会给学生开读书会。在学术方面,徐老师更是分秒必争,在一次次奔转各地、飞机起降之间,总能看见她手捧文献进行阅读。繁密的行程安排不禁让人好奇,徐老师究竟是如何管理时间的?对此,徐老师却坦言自己没有什么窍门,手里事务多是没有弹性的,能管理的时间也很少,但实际上接受这种节奏后,就能完成了。如果觉得行程太满,只能说明自己内心不想那样紧张。徐老师表示,科研不应被视为一种工作和生活对立起来,而应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这并不意味着科研活动占据生活的全部,而是接纳科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用科研的精神去看待和感悟生活。徐老师提到,很多同学苦恼于发现不了研究问题,是因为没有观察生活,过于功利地把目光局限于论文怎么写。对生活不感兴趣、不去思考,就会忽略一个个研究问题,写出的论文也尤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徐老师回顾自己的学术道路,也多以实践出发,一步步深入研究。因此,保持对生活的热情,用科研的视角和态度观察生活,总能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智慧和研究问题。在访谈过程中,徐老师不止一次提到,羡慕仍处于学生阶段的我们。因为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研究,其他身不由己的事情很少。作为当代青年学子,我们要好好把握这段大好时光,热爱学习、观察和思考,享受科研带给我们的一次次思想碰撞与自我突破的欣喜。


互动问答

Q:老师您觉得旅游学和地理学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

A:地理的问题是研究空间和空间之间的关联和区别。旅游为什么是一个地理的问题呢?因为我们要到达目的地,一个驱动因素是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是不同的。但如果没有空间异质性,可能就没有旅游了。所以旅游研究属于地理学,本质上是一个地理的问题。

Q:作为女性学者,您怎么看现在高校招聘在性别结构上更偏向男性的现象?女性学生应该怎样去面对呢?

A: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大家要放好心态。所有事情不是一开始就是完美的。中间会有不同的声音,也会有人不断做出努力,去沟通、去争取就好,这是一个互相理解的过程。而且,不能否认目前高校里女老师也挺多的,她们也有很多发展机会,所以不要去泛化这个问题,而是针对具体情况具体看待。目前正处于一个转型阶段,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女性入职,情况会逐步改善。例如基金委目前的优秀青年基金对女性申请者的年龄上限可以放宽到40岁。这个问题肯定没法马上解决,但至少在不断的努力。

Q:老师认为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

A:多沟通。如果有问题应该开诚布公地和老师沟通,去探讨解决方案、消除误解,而不是去回避它。很多时候导师和学生之间并不是一开始就合拍,需要一个沟通的过程。


寄语

地理空间问题是非常基本且重要的问题,不仅在旅游中,也存在于在社会生活中。所以从地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是很重要的。


(编辑:刘璐)

想要获取《地理学求索》杂志2020年第3期,请在公众号窗口输入地理学求索第3期,即可获取杂志链接和提取码,心动不如行动!快去获取吧~


图文编辑:于汶佳

 责任编辑:张平平 

审编:鲁嘉颐

终审:颜子明 黄宗财 梁龙武



猜你喜欢

1. 招贤纳士 | 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20年高层次人才招聘

2. 佳文赏析 | Remote Sensing 往期精选文章合集

3. 地理学子记 | 李双金: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4. 期刊专刊 | 专刊征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非均匀分布及其影响的模拟分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